因为绝大多数男性没有被性骚扰、性别歧视、被时刻叮嘱要保护自己的经历。
没有类似的体验,就很难产生类似的情绪。因此就更难与别人的情绪产生共鸣,即无法共情。
 
这种缺乏共情其实很普遍。男性认为女性的恐惧不值一提。大人认为小孩的恐惧不值一提。老板认为底层员工的恐惧不值一提。富人认为乞丐的恐惧不值一提。(恐惧换成担忧也同样成立)
因为他们的角色位置不一样,他们不处在对方的位置来体会对方所说的事情,他们只站在自己的位置来理解对方所说的事情。
 
不对等的经验也会造成不一样的体验,从而无法产生共鸣。需要注意不要用不对等的类比来解释女性困境,这样会起反效果。
 
因此我认为缺乏共情的直接原因不是因为缺爱,而是因为没有把自己带入对方。有爱的话,会自然触发这种代入。没爱的话也不要紧,通过主动亲身体验的方式来代入。除非是大脑先天残疾,否则只要亲身体验过,就会有能够共情。
 

如何让男性共情

要让男性共情,就不能只是一味地诉述女性困境。而是要营造等同的男性困境让男性进入其中感同身受。
比如歧视,在新冠初期爆发时,不少外国人认为新冠疫情是中国人传染给世界的,因而这些外国人会攻击东亚面貌的人。中国男性在那时候敢走在大街上吗?他必定要体现吊胆,担心背后会不会有人给自己一闷棍,或者直接来一枪。这种恐惧与女性困境的恐惧是等同的。
比如性骚扰,请男性与一位比他高 20cm,比他重 20 公斤,打扮的很容易让人想到同性恋的肌肉男演员共处在狭小的空间(比如电梯场景)。待至少 20 分钟,让演员保持沉默并对他做出不过分的性骚扰的举动,比如身体凝视。
通过看电影的方式让男性共情。因为电影能把人从第三人称视角代入第一人称视角,电影的情绪氛围渲染更强。比如看《82年生的金智英》体验女性困境,看《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体验老年困境。
 
ba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