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的不对称性

在所有人际交往中,理解是最容易产生矛盾的。虽然理解同一件事,但两个人的理解的内涵却是不同的。
比如女性、男性各自理解生育这件事上女性的负担。他们虽然都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但是通常来说,男性的理解很浅薄,女性的理解相对深刻。其实这可以类比其他对立又需要互助的人际关系。比如老师与家长,老板与员工。 老师、家长各自理解在教育儿童这事上老师或家长的负担(老师和家长需要合作来完成教育儿童)。 老板与员工各自理解做公司产品这件事上老板或员工的负担(老板与员工需要合作来完成公司产品)。
从我们的生活经历看,不同身份对于同一件事的理解大多是非常不同的。各方理解的程度不一样。
因此我认为不理解是常态。而理解一定是由特殊的动机去促成的,促使一方花时间去理解另一方,这就是非常态了。
当女性叹息男性对女性的理解很浅薄,我找不到合理的动机,或者一个可持续运作的科普机制去让男性对女性的理解跟女性一样深刻。虽然我们都期望理解可以不浅薄,但是怎么改变不同人群的理解差异这个常态呢?
我认为答案在如何构建动机或建立可持续运作的科普机制
 

理解的动机

 

如何去理解

 

如何让对称的理解成为常态

ba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