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目的

  1. 解决问题。
  1. 促进理解。
  1. 世界和平。
 

我的主张

  1. 交流是通往真理的途径。
  1. 缺少交流就无法理解。
 

我能获益的点

  1. 收集更全面的信息,避免信息局限。
  1. 收集不同视角的观点,避免单一视角。
  1. 锻炼论辩能力。
  1. 自我满足。
 

你能获益的点

  1. 启发你的深度思考。
  1. 参考我的逻辑思考模式和表达方式(负面参考也是参考)。
  1. 收集更全面的信息,避免信息局限。
  1. 收集不同视角的观点,避免单一视角。
 

为何我总是与人争论

因为有交流,就可能产生争论。
两人若持相同观点,那便不会有争论。争论必然发生在不同观点的交流中。
而大多数人为了避免不愉快,避免自我消耗,怕麻烦,怕损害人际关系,怕被质疑,怕说不过别人。他们会趋利避害,会选择不与别人产生争执。他们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转移话题,糊弄过去。因此他们的人生就不会有那么多争论。
 
所以为什么我不选择选择像大多数人那样?理由如下。
  1. 两人从类似观点出发,很难达到全面的认知。因为他们看不到的部分也是重叠的。那么能够互相补足的观点和信息范围就十分有限。
  1. 不同的观点,虽然容易产生摩擦甚至对立。但是能最快的互相补全信息,从而发现事物的完整面。请看这篇文章 《真实与谎言》。
  1. 如果一个人听到的都是对他的赞同,他可能认为自己的观点或行为就没问题,就不需要改。 如果一篇文章都是论据全都是真的,那么文章的论点就是对的吗? 如果一个社会只存在一种声音,那么这个社会是好的吗? 那么是否需要有人提出不一样的观点甚至是质疑?
  1. 如果泛泛而谈,不深入对话,那就无法挖掘出深刻的道理,无法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
 

我的交流方法

  • 不谈立场、情绪、主观认知;谈共识、逻辑推理、客观事实。
  • 提取论点,提取矛盾点,提取逻辑链,提取论据。
  • 围绕矛盾点展开讨论,通过提出反例来排除错误认知。
  • 排除主题无关的提问或发散话题,保持讨论时刻围绕主题。讨论完当前主题,才会进行下一个主题。
  • 多做总结确保共识。从基本的物理环境共识,逐步建立更大的共识。
  • 多肯定,少否定。避免对方产生对抗情绪。因为一旦产生情绪,就对人不对事了。
  • 少否定,多提问。请对方来教自己,而不是自己去教对方。在解释过程中,道理就会愈发明晰。
  • 最终达成共识:观点一致,或不一致(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注意点

  1. 对方不是理性人。在理解、表达、接受程度上有很多局限。理想的逻辑对话是很难成立的。
  1. 对方没有深度思考以及逻辑推理的经验。不能讲复杂的道理,必须得讲浅显易懂的道理。这就需要思考时间,反应速度降低。
  1. 要考虑对方的情绪。不要抛开情绪只讲道理,很可能会让对方产生对抗情绪,甚至完全不听你讲的话。要及时安抚对方情绪。
  1. 要表达出共情与肯定。如果不传递共情,对方会认为自己没有这种体会。高高在上地说教。
ba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