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方案出现问题时,如何区分是方案的设计问题,还是可接受范围内的需要优化的问题?
 

事例

比如 1977 年北京是世界沙漠化边缘城市,后来,2000 年以后,解决了北京的沙尘暴严重的问题,但是引入了其他问题:大量杨絮引发人呼吸道问题,容易引起火灾,污染环境。
 
  1. 将北方多种植杨树归结为“出政绩”。来看看维基百科:“当初以杨树为主要树种,是考虑到其生长迅速,因可无性繁殖而不用育苗,并可作为木材利用,但需水量比针叶树大,然而下雨时又可拦住一些径流渗入地下水
notion image
 
  1. 将杨树成活率同样阴谋论低归结为“多地不适合种杨树”而“为了政绩”。 维基百科:“由于起初树种单一,多为杨树,且在一些地区的密度较高,故从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杨树受到光肩星天牛的侵害而在一些地区成片死亡”。这结合高中生物知识很容易理解:一个生态系统生态多样性越低,稳定性越差。
notion image
同时,杨树"是世界上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树种。主要分布北半球温带、寒温带森林树种”
 
  1. 防护林单一种植杨树导致虫灾,确实缺乏考虑。但是我们不能脱离时代背景看待问题:三北防护林起于1978年,那时距离文化大革命结束才不到两年,缺乏经验和知识储备,可以理解。同样,题主 @红历 抱怨的杨絮问题,在温饱、黄沙没解决的时候,同样没人在意。
 
这是由当年的环境决定的。连饭都吃不上就想着荤素搭配了?
 
 

永远会有更好的决策

决策无论好坏,能活下来就是好的决策,无论什么决策都会引入约束和债务,靠后人的智慧去填坑吧。
即使当时因为缺乏知识和经验做了较差的决策,也不要紧。人是会成长的。而且随着成长,总能会有更好的点子出现。
 

架构与决策

架构师的职责是为未来挖坑,
决策者的职责是解决当下最重要的问题。
解决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根本,降低未来的还债成本是加分项。
 

是否面向未来进行设计?

未来施加给现在的成本。未来的上下文非常大,而现在的上下文相对小且精准。如果要面向未来,就要在当前做应对未来各种可能性的准备。当前的负担会成倍地增加。
 
面向未来,要做的是在现在和未来之间设定关键点,然后画出一条路线。
notion image
 

关于未来要考虑的点

  1. 修改成本
  1. 扩充成本
 

如何做决策

决策的上下文

 

按时间轴整理上下文与决策

 

现在和以前做对比

把现在的上下文套用到以前的决策。
你清楚以前的决策的上下文是什么吗?你知道在这个上下文中,当时的可选性有哪些,最好的选择是什么吗?
ba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