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网络或者书里看到一段写得不错的名言警句,有时会注明出自谁写的哪本书。但我总是找不到出处。到处都有这段话,但唯独它说的作者和原著中没有这段。
这让我想到一种可能性,这位作者可能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的考场作文,虽没有古时候的八股文那般讲究: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但依旧继承了样板化的结构:豹头、熊腰、凤尾。
豹头又称龙头,开头便要不同凡响,否则不够抢眼。考官一扫而过,只留下一个平平无奇的分数。这可能就是现代媒体“标题党”的前身。
 
而名言警句、晦涩的辞藻、抽象的哲理可能给文章增色不少。给考官留下博览群书的印象,以此获得更高的分数。比如 2020 年的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故作高深令人咋舌。
大部分考生必然不如这位满分作者学识丰富。有时候背好的材料跟命题搭不上,不写这些名言警句总会落得下乘。别人都这样写,自己也不能落下。
怎么办?只有编了。依葫芦画瓢,从记忆角落里找出一句,再从一处角落找出另一句,中间剩下的就现编吧。
这句名言是谁说的呢?随便找个名人就是了,国内作者就从鲁迅、巴金、老舍、莫泊桑里抽一个吧。国外就从昆德拉、海明威、泰戈尔里选一个吧。考官肯定没法考证,大胆放心写呗。这可能就导致了现在互联网上充斥着找不到来源的名言警句。
 
比如传言出自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一段话「只有在安全的时候才是勇敢的,在免费的时候才是慷慨的,在浅薄的时候才是动情的,在愚蠢的时候才是真诚的。」
这段话说得很妙,我很想知道这位作者是谁。然而我找遍了米兰·昆德拉和刀尔登的作品都没能证实。于是这成了我记忆里长久不能释怀的遗憾。
ba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