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还是草稿,逻辑不通的。
 
我将分别从正反两方论证「吧唧嘴是否没有教养?」这个议题。
正方代表对议题的肯定立场,反方代表对议题的否定立场。正反立场不预设价值判断,仅仅是对议题文字的肯定或否定。
 
 

正方

要论证「吧唧嘴是没有教养的」,等同于论证「当一个人吧唧嘴时,这种行为是没有教养的」
 

明确定义

吧唧嘴的定义:
吧唧嘴又作“巴唧嘴”、“吧嗒嘴”,指吃东西时嘴发出声。但是有些人吃饭的时候会出声音,比如大声的吸溜面条,吭哧吭哧的往嘴里扒拉饭,这些并不属于吧唧嘴。吧唧嘴特指人们不闭着嘴吃饭时,混合了唾液的食物在因张开而扩大的口腔空间被挤压、搅拌时发出的声音,是咀嚼食物时上下颔或者上下唇的频繁接触、分离时发出的一种“咂、咂”声。 —— 定义取自百度百科
 
教养的定义:
教养,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它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属于他律教化显现。
 
没有教养的定义:
  1. 个人行为违反其中之一:社会倡导的道德礼仪,家庭成员倡导的道德礼仪,学校倡导的道德礼仪,个人修养。
  1. 在通俗的语境里,没有教养经常用来指责对方的家庭教育失败,或者学校教育的失败。
 

论证依据

逻辑一
  1. 餐桌礼仪是道德修养的一部分。
  1. 「吃菜喝汤时,不要发出怪异声响」是餐桌礼仪的一条守则。
  1. 吧唧嘴会发出怪异声响。
 
逻辑二
  1. 打扰
 
 
教养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判读是否有教养,需要从那么这四个方面分析。

社会影响

当前和以前的社会对吧唧嘴的行为并没有统一认知,有很多人认为这是没教养的行为,也有很多人认为这不是。餐馆、公司都没有关于吧唧嘴的明文建议或禁止规定。
但是在网上搜索餐桌礼仪的文章,必定有写着「吃菜喝汤时,不要发出怪异声响」,有些会写明咀嚼时要紧闭双唇。吧唧嘴是否属于怪异声响?
 

学校教育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其「交往礼仪」章节有写「知道餐桌上的基本礼仪,文明就餐」「在公众场所文明交流,不干扰他人」的指导方针。
但教育部的要求不一定能落实到学生,根据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只调查了两个学校),一名广州的公办小学,一名杭州的民办小学,都没有管教吧唧嘴行为的制度。
 
杭州市闻涛小学有落实,这是他们的学生餐桌礼仪标准。
notion image
 

家庭教育

不同的家庭对于吧唧嘴的认知不一样。
 

个人修养

不同的个体对于吧唧嘴的认知不一样。
 

反方

 

论证依据

  1. 每个人的道德礼仪认知不一样,粗犷和精致没有高下之分。因此不能以自己的道德礼仪认知去禁止别人的行为。
  1. 吧唧嘴属于粗犷的用餐风格。
  1. 咀嚼一定会发出声音,听到声音的大小是每个人的个人感觉。不能以自己的感觉去禁止别人的行为。
 

几个试验

从厌恶吧唧嘴的人里随机挑选几名受试者。分别做以下试验。

试验环境

完全静音的封闭室内,有玻璃可以看到室外。室内装饰正常。避免受试者对环境产生压抑感。
 
试验材料:
  1. 吧唧嘴的视频 1 个
  1. 笔记本电脑 1 台
  1. 计量表格、铅笔、橡皮
 

试验 1:看不到画面,能听到声音

播放吧唧嘴的音频,每隔 2 分钟从 80% 音量逐步每次调小 10% 音量,受试者按照计量表记录当前的评分。音量归零,试验结束。

试验 2:能看到画面,听不到声音

静音播放吧唧嘴的视频,观看 10 分钟,受试者每 2 分钟按照计量表记录当前的评分。时间到,试验结束。

试验 3:能看到画面,并听到声音

播放吧唧嘴的视频,每隔 2 分钟从 80% 音量逐步每次调小 10% 音量,受试者按照计量表记录当前的评分。音量归零,试验结束。
 

计量表

按时间节点记录妨碍程度和接受程度。
  • 妨碍程度
    • 0:不受妨碍
    • 1:轻微妨碍(稍微妨碍,勉强可以接受)
    • 2:中度妨碍(确实妨碍,勉强可以接受)
    • 3:重度妨碍(一项或多项生理功能受损)
    • 4:极度妨碍(一项或多项生理功能丧失)
  • 接受程度
    • 0:可以接受
    • 1:勉强可以接受
    • 2:不可以接受
    • 3:不可以接受(想要发脾气,或者逃离此地)
    • 4:不可以接受(想要攻击对方)
 

分析

分析记录报告确定厌恶程度的边界。
 

FAQ

  • 咀嚼一定会发出声响,所以吧唧嘴不算没有教养。
    • 只要闭嘴咀嚼,就不会发出打扰到别人的声音。
  • 无意的吧唧嘴属于没有教养吗?如果属于,那么你所有的无心之过都可以被别人说没有教养。
  • 厌恶吧唧嘴的人是为什么厌恶?
    • 有两种原因。一,吧唧嘴违反餐桌礼仪。二,生理上不能接受吧唧嘴的声音。类似摩擦泡沫、指甲划黑板发出的声音。
  • 厌恶吧唧嘴的声音是因为声音大,还是声音特征?
    • 吃饭谈话的声音通常要大于咀嚼声的分贝,但正常的吃饭谈话声不会引起别人的厌恶。说明决定性因素不是声音大(分贝大)。
    • 决定性因素是声音特征,次要因素是声音分贝大。因为如果声音分贝小就不会被别人听到,也就不会打扰到别人。另外可以做个试验,
  • 厌恶吧唧嘴是病!你有厌音症 (Misophonia)
    •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或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中无法识别对恐音症的诊断,并且没有被分类为听力学或精神病学障碍。它可能是一种声音与情感的联觉,并且与某些焦虑症具相似之处。截至2018年,尚未清楚是否应将恐音症归类为一种症状或一种情况。
    • 需要提供具体的厌音症诊断方法。不能外行装专家。
  • 礼仪是谁定的?有统一标准吗?古代、近代、现代的礼仪是一样的吗?
    • 没有统一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偏好。
  • 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否没教养?大声喧哗跟吧唧嘴可以类比吗?
 
badge